关于高中生思维思辨能力的训练,我们都知道,这个非常重要,因为高考语文作文70分就考这个,阅读的素养当中也很重要,将来综合评价、强基面试,也都除了成级之外,非常注重这个。
但如何让高中生的思维思辨能力有个提升?或者说,在短短的三年内,面对大量学业课业负担的前提下,要有提升?
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能够提升思维思辨能力的几个途径:
1、知人阅世,历尽沧桑,
2、跟着名师,耳濡目染,
3、家学深厚,自打小受熏陶,
4、结交一群很有思维能力的朋友,互相切磋,
5、经常阅读评论性质的时评类或者批评类的文章,
6、去上专门的所谓思维提升训练课,
7、看书阅读
我们这样简单分析完后,简单对比一下以上6种途径,前4种对于绝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,第5种那是有时间的人或者从事这类职业的人,常常做的事,第6种听着就不靠谱,也没那么多时间精力,只有第7种。
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,精力有限,所以需要集中地,或者说,相对高效地解决这问题,而不是像有些语文老师说的语文的学习方法一样,要多积累,要多读,那读什么?怎么读?去背四书五经、唐诗宋词三百首、廿四史、诸家全集吗?三岁三十岁六十岁九十岁都可以积累,但是高考前的时间,有且只有3年!
因此,紧接着问题又来了:
1、学业课业压力很大,哪里来的时间精力去课外阅读?
2、阅读,多么宽泛啊,无边无际,读什么书,对于思维能力启发最大?读谁的书,又更有代表性?
相比之下,答案是:哲学书。
尤其是入门级别的哲学书,对于初次接触者的思维冲击力是极大的。很容易让我们在看待分析问题时,不至于扁平、单线式、浅层化。
那哲学书,读什么哲学著作?怎么去读?
选一本哲学普及类的哲学入门读物,
站在外面读,不要钻进去。意思是说,你只看这作者是如何阐释、演绎、推理、论证一个命题或者观点的即可,你不用钻进整个体系里,跟着作者去思考,去探求。
因为,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体系,对于一个高中同学来说,都是具有强大的压迫和诱导力的,你钻进去读,去研究,势必会被作者牵着走,到那时,你可能会整日胡思乱想,或者可能厌世弃世,或者可能冷眼旁观你的生活和你的世界等等。我们现阶段,如果这样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我们现阶段,一定是带着目的去读,说直接点,就是功利性阅读。这是选择了应试这条路线的同学,无法回避的问题。
至于学业课业压力很大之类的,每个同学都一样的,我们可以用休闲的时间,当作消遣式地去读,也完全可以,这本身就是个慢活,也急不出个什么。读完了,后面慢慢思考回味的过程,遇到问题和书中所说的进行对比思考的过程,才是最有益处的。
所以,读还是要读的,否则,你仔细想想,指望什么来提升你的思维思辨能力呢?几乎没有什么途径。关键在于,读什么,怎么读。
以上仅供参考
(图文来自网络,侵权删)